一、廈門的基本做法
廈門,戶籍人口401萬,常駐人口550多萬,1690平方公里,本島128平方公里,鼓浪嶼約2平方公里。2000年,廈門市是全國首批8個之一的垃圾分類收集示范市,但成效不大。2016年底以來,廈門市委市政府認真響應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垃圾分類工作的重要指示,把推行生活垃圾分類作為推進城市治理轉型升級、建設“五大發展”示范市的重要抓手,以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為目標,緊緊圍繞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四大環節”,構建了“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格局。2017年12月,住建部在廈門召開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評價廈門校園分類工作值得全國學習借鑒。
截止2018年4月,島內兩區1402個居民小區已全部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島外已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小區283個,占69.5%、村56個占36.7%;全市120家市直機關、85家星級酒店(賓館)、1124所大中小學校、12家市屬國有企業、68個農貿市場以及車站、碼頭、機場、公園、景區等公共區域、駐廈部隊已全部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全市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100%、參與率達80%以上。年垃圾分類投入經費5~6億(含終端處理),準備連續投5年,他們認為:短期大投入、高密度的投入效果(俗話說的狂轟濫炸型)要優于今后20-30年的普通投入。具體“五全做法”如下:
?。ㄒ唬┤駞⑴c共同締造。一是廣泛宣傳培訓,凝聚社會共識。做到全方位、全媒體宣傳,每年投入宣傳經費1000多萬(電視招標800多萬、紙媒600萬),主要用于電視、戶外媒體宣傳,廈門市大街小巷、居民小區隨處可見垃圾分類宣傳。多層次、多形式宣講,街道社區每家每戶敲門入戶宣傳,與人口普查一樣重視;各小區還開展每月優秀樓道、優秀居民評比等活動,掛流動紅旗。二是進入學生教育,小手拉大手,影響千萬家,編寫垃圾分類知識進入幼兒園、小學、初中課本,融入學科,有教案、有作業、有考核,家校聯合,學校給每個學生發放垃圾分類月登記卡,每天由社區督導員負責對垃圾分類到位的家庭敲章,每月得到的章最多的學生作為“學校國旗下講話小旗手”等活動的人選。
?。ǘ┤块T協同形成合力。一是市四套班子協同領導。成立市級生活垃圾分類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擔任組長,市委副書記擔任常務副組長,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相關領導任副組長,辦公室主任由副市長兼任,確保組織指揮有力。二是各職能部門齊抓共管。26個市直部門分別承擔垃圾分類的相關職責任務,各司其職、相互協同、齊抓共管,有力推動了垃圾分類工作;各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實行一把手負責制,責任區域、責任人上墻公示。我們參觀的廈門市港口管理局還實行樓層包干、輪班督查。三是組建了福建省首個市級垃圾分類管理中心。按照“各街道配備5名、社區居委會配備3名垃圾分類專職管理人員,各小區每300戶配備1名專職督導員”標準,全市已配備垃圾分類專職管理人員659名、專職督導員3300名、督導志愿者3324人。通過“桶邊督導”的模式,宣傳生活垃圾分類方法知曉率,提高正確投放率。